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夏收“农忙不见人”,“种粮人”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9-06-04|栏目:行业动态|浏览次数:157

    5月末,产粮大省河南进入了忙碌的夏收时节。在河南省唐河县焦庄村,身穿黑色连衣裙、灰色高跟凉鞋的农民郭改声,轻松地挥动铲锹平整晾晒的麦粒。在她身后,60多亩麦田静静地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金色——除了几台收割机紧张地穿梭作业,广袤的田地看不到几个劳作的农民。

    近年来,每逢种植或收获高峰期,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粮食主产区,越来越多出现类似“农忙不见人”的场景,与城市人心目中忙碌辛劳的抢种、抢收画面大相径庭。

    今天谁在种粮?未来谁当农民?

    手拿着镰刀没活儿干,“农忙不见人”在多地成常见画面

    河南省新蔡县砖店镇的一片麦田旁,63岁的农民陈来背着手,在女儿陈小兰的陪伴下眺望远处隆隆作响的收割机。前几天,陈来把腿摔伤了,陈小兰从广州匆匆赶回来帮父亲收麦子。可没想到,还没赶到麦地,家里的13亩小麦已经快收完了。

    “现在全部机械化,收麦真是用不上人了。”陈小兰拿着镰刀本想收一下机器到不了的边角地,没想到收割机一溜烟收得干干净净。而且,小麦在地头就卖给粮食经纪人换成了钱,令她感慨不已。

    事实上,无论春耕还是夏收、秋收,当下农田里看到的都是现代化的农机具,“耕、耙、耖”这些老农具都成了稀罕物。

    还有比陈来家更轻松的。周口市的农民于德军全家都在湖北打工,家里的8亩地托管给了一家农机合作社。一亩地支付400元,合作社便提供从种到收全程服务。于德军连老家都没回,地里的小麦不仅亩产稳超550公斤,8000来块的小麦钱也直接打到了他的银行卡上。

    如今,“农忙不见人”在全国多地成常态。在新疆,春耕春播的农忙时节,田间地头看不到几个忙碌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用上了北斗导航播种的“智慧农机”;在山东,一个种粮大户利用收割机,3天就能收完560多亩小麦;在河北,收割机进度飞快,而且作业数据可实时传输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手机上。

    农业农村部统计显示,2018年麦收,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从启动到进度过8成仅用时17天,有5天日机收面积超过2000万亩,创历史新高。今年,农业农村部预计全国将有1630万台农业机械投入“三夏”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64万台,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27万台。

    “麦假”成历史,农业“机器换人”进程加速

    在基层农业部门工作35年的任希山还记得,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每到麦收,农村学校还有“麦假”,不少单位和企业也会放假让职工回家收麦。

    “夏忙不算忙,麦忙累断肠。”58岁的农民秦小凤回想起从前麦收的场面,苦和累涌上心头。秦小凤说,要收麦了,天大的事都得往后放一放,全家每天早上4点下地一直干到天黑,连收割带播种得一个来月。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60后农民逐渐老去,农村面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00后从未下过地”的问题。通过大规模“机器换人”,我国农业不仅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

    20多年来,中国小麦主产区完成了全程机械化的历史性跨越。从南到北,农机手利用“农时差”,创造出“跨区联合作业”模式,开辟出巨大的农机服务市场。

    传统小麦生产从播种到收获,要历经耙压、施肥、除草、浇水、收割等22个生产环节,现在基本所有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替代。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尚庄村党支部书记尚水旺算过一笔账,如果8个小时计“一个工”,20年前,收6亩麦子得投入百十个工,现在只要十二三个工。同时,小麦亩产却从过去的300多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以上。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为477.21公斤,比2007年的382.54公斤增加了近95公斤。

    未来的“种粮人”长啥样?

    于培康是河南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掰着手指头算账:“与农民传统的分散种粮相比,合作社规模化托管,平均一亩地一季种植成本能减少100元,粮食亩产能提高近50公斤。投入更低、产出更高,粮食质量还有保障。”

    从10年前开始流转土地种植粮食,到现在把更多的精力转向托管服务,给农民打工、为种粮服务,于培康的合作社托管土地已经覆盖了周边4个乡镇的60多个行政村,面积超过2.5万亩,预计到今年底能达到5万亩。

    此外,一些接受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成为现代“新农人”。河南省郸城县90后年轻人左明飞,与22个回乡创业大学生组建“大学生创业联盟”,主攻农业现代化种植。

    于培康和左明飞这样的“新农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正成为从事和服务粮食生产的主体。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说,到今年4月底,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20.7万家,成立联合社1万多家,辐射带动全国近一半的农户,为成员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信息等统一服务的合作社占比达到53%

    小麦专家郭天财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道路是未来中国农业的方向,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都将进一步提升。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Copyright © 2010-2019 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395-3133135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黄河路870号 备案号:豫ICP备090041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