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技术推广 > 部门动态

创新玉米提质增效模式 打牢乡村产业振兴基础 ——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开启夏玉米高质量生产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6-30|栏目:部门动态|浏览次数:252



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深入分析我市农机化发展现状,联合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漯河市东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漯河市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全程机械化绿色智能生产技术创新团体,以漯河市“十六万亩方”高标准良田为依托,建立“千亩试验示范基地”,解决黄淮海夏玉米生产技术难题,形成有效的黄淮海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全程机械化绿色智能生产技术“漯河模式”;为我市“三链同构”,打牢乡村产业振兴基础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

一、改革背景

乡村基础产业是农业,黄淮海区域又是我国需要保障粮食安全“大粮仓”乡村产业振兴也必将从农业振兴作为基础,实现“三链同构”,延伸作物为主导的产业链,提高作物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兴旺漯河市是黄淮海夏玉米生产代表区域,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研究中发现,由于受地理气候因素和生产习惯影响,玉米品质和单产提高成为玉米生产的瓶颈。目前,我市夏玉米每亩种植株数在3800—4500株之间,玉米单产在600公斤左右徘徊,玉米蛋白质含量7%左右;结合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玉米单产和品质有较大提升空间玉米生产模式创新和新品种的引进、筛选成为解决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课题,成为支撑乡村产业振兴的一场技术革命。

二、改革举措

(一)以政府为主导,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

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全程机械化绿色智能生产技术是利国利民的一项先进技术,也是玉米产业发展的方向,作为“首家食品名城”,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市本级财政资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该项技术纳入市财政支持项目,2022年投入25万元,开展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普及。

(二)以创新为主体,建立创新型科技团队。

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全程机械化绿色智能生产技术是一项创新性综合技术,离不开农机农艺的融合,离不开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广泛参与;包括品种的筛选、栽培模式的创新、精准调控技术的创新、农机化技术的创新、推广模式的创新等。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积极申报漯河市创新型科技团队,建立了以漯河市东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千亩试验示范基地依托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提供农艺技术、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提供机化技术保障的创新型科技团队。

(三)以试验为抓手,创建高质量发展模式。

创新团队以试验作为第一手研究资料,创建玉米生产高质量模式。一是开展高蛋白密植玉米品种试验,为下一步的示范推广打下基础;二是开展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试验,提高耕、、管、收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劳动强度,,迈出漯河智能农机的第一步;三是开展绿色生产技术试验,按照“一控两减”要求和玉米生育期及病虫害防治需要,精准调控水肥和植株保护措施,保证玉米绿色生产和丰产丰收;开展研制改制机具试验,保证玉米生产符合农艺要求等。为创建“漯河模式”提供支撑。

(四)以示范为手段,开展规模性辐射带动。

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严格遵循农机化技术推广规律,充分发挥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千亩试验示范基地”基础上,在基地附近和各县区关键区域设立示范方,以示范为手段,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逐步扩大技术应用范围。

三、改革成效

该技术通过合理密植栽培、精准调控技术以及相应机械化技术,可有效解决黄淮海夏玉米普遍单产提高瓶颈,促进区域夏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产创新团队已成功研发玉米合理密植技术和玉米三角定苗精量免耕施肥播种机和玉米合理密植错位施肥播种机,并取得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三项发明专利已公布建立2700亩的试验示范方,将玉米作物由原来的亩均种植3800—4500株、亩产600公斤,提升至现在的5500—6200株2020年实现玉米单产突破817.2 公斤,今年有望突破850公斤,有力推动了玉米高质高效发展,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奠定基础。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Copyright © 2010-2019 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395-3133135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黄河路870号 备案号:豫ICP备090041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