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调查研究

浅析农机教育培训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

发布时间:2009-07-15|栏目:调查研究|浏览次数:1399
 

浅析农机教育培训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

20094月)

张嘉剑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家“十一五”计划的战略重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首先必须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要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生产方式必须由机械代替人工,突破人、畜力的限制,实现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极大地减轻人民劳动强度,让农民享受“体面耕作”、“轻松劳动”的现代文明成果,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力水平。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要加快推进漯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在于农业机械在农业中的普遍应用,而农业机械在农业中的普遍应用必然要求配备相应的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操作手、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及大批农机从业人员,和适应农机作业种植人员。所有这些人员必须通过农机教育培训来实现。同时,也只有通过农机教育培训才能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依法办事水平,适应漯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农机教育培训对新农村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必须进一步加强。要求农机管理部门切实组织、实施好农机教育培训工程,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充分发挥农机科技培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一、农业机械化及教育培训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用机械装备逐步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包括粮食生产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养殖业生产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农田水利工程机械化和农用航空等。
     党和国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时期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蓝图。新农村建设的5个方面,其中有4个方面与农业机械化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基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5个方面要求,第一个就是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把生产发展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机械是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体现。农业机械化所引发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次,农业机械化是“生活宽裕”的保障。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必须要使农民有宽裕的收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能有效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一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机械化,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是发展农机作业服务业增加收入。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能促进农机户和机手增收致富。2008年,全市农机作业总收入达14.2亿元。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增收渠道。要富裕农民,必须大量减少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能解放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加农民务工和经商收入。因此,农业机械化是农民“生活宽裕”的保障,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民的宽裕生活。

第三,农业机械化是“乡风文明”的前提。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能促进农业生产文明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发展农业机械化,能把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分享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二是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使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营造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前提。三是农业机械化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四是农业机械化不断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求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才能较好地操作、使用和维修农机具,广大农机手是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他们是农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也是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第四、农业机械化是“村容整洁”的载体。农村秸秆的乱烧乱堆乱放现象,严重影响着“村容整洁”。加快发展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机械化,提高秸秆利用率,将秸秆变废为宝,能有效解决农村秸秆乱烧乱堆乱放的难题。农业和农村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都需要农业机械化为环境文明建设做出保障。可以说,改善村容村貌,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农业机械化大有作为。

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现实推动力量。

(二)农机教育培训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保证,对新农村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加强我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市农机化发展的根本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业机械化适用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以玉米收获等为重点的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使小麦、玉米、油菜等大田作物,从耕翻——播种——植保——收割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已成为现实,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质量有了更加可靠的技术保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年基本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宏观目标,加上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氛围,农民群众对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愿望十分强烈,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更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来提供保证。
        2、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强力促进我市农业生产者收入的增加。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必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方面是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使其能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另一方面是直接运用先进的农业劳动工具——先进的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但这两个因素都离不开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3、加强我市农业机械推广工作,迫切需要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做支撑。农机推广是对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及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推广,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根本途径。具体来说,就是农机系统中的农机推广组织及其具体的执行者,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影响一定区域内的农业机械拥有量、农业机械化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活动。无论是从农机推广者本身,还是从农机推广的实现形式来讲,都需要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做支撑。
        4、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本身需要贯穿于农业机械化的全过程。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机化技术应用和推广领域的拓宽,农机科技教育培训,不能仅仅停留于产中的实用农机技术范围,还需要向产前的农机化新技术和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等更加专业化的技术培训扩展延伸。不仅需要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对农机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也要从对农民、农机推广人员、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等的培训,向农产品机加工、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的从业人员延伸,才能进一步适应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本身需要贯穿于农业机械化的全过程。

二、我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8年底,漯河全市农机总动力222.84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810台,拥有小型拖拉机9.83万台,拥有联合收割机近3000台,各类农机从业人员26.3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14%,现有县级农机化培训学校五所。每年为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农机具驾驶操作人员,为农机化事业及乡镇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农机化知识普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农机培训实行有偿服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农机教育培训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驾驶操作技能,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各县区农机化学校一直是全市农机培训的主阵地,每年新训拖拉机驾驶员800余人,复训拖拉机驾驶和其他专业机手6000余人。在培训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拖拉机驾驶培训程序,提高驾驶员培训质量。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工作细则,对教师实行工作分工,量化工作任务,加强了学员入学前档案的建立和结业考试管理工作,实行单人单档,入学通知书、学员培训申请表、学员培训记录、结业证书复印件、考卷等内容完整真实,有关表格由学员签名和教师签名,坚持每期班市局科教科进行督考,培训记录审核盖章制度,确保培训质量。

(二)向农民传授农机新技术,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农业现代化的重点看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在于农业机械在农业中的普遍应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农机校职能,开展各类农机培训班,向农民传授农机实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广大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结合农业特色和农机推广的重点及发展方向,组成下乡服务小组,制作技术课件、印发技术资料每年上万余份,2008年,我市农机部门深入各乡镇开展了玉米收获机、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还田机、秸秆打捆机、秸秆青贮机等近几年新推广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适用技术培训班,在20多个乡共举办了培训班,45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机操作手应用新机具、新技术的能力,为促进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拓展培训领域,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了充分发挥农机培训资源优势,为建设新农村服好务,我市农机主管部门近两年来加强了对全市农机培训资源的整合,加大对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使农机培训机构的整体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拓宽办学领域,我市农机学校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培训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培训领域,加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加大培训力度,坚持培训与大农业生产相结合与劳动输出就业相结合,积极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培训服务。

近三年来,已培训各类生产技能型人员38500多名,为全市农村培养了大批农业机械操作使用、维修及各类生产技能实用型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加快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我市的农机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要解决。一是福利待遇低,留不住需要的人材。二是各级财政投入较少,培训经费严重短缺。学校的收入先要保证日常开支,然后才能考虑学校的发展。三是缺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多数学校近年来投入较少,校舍陈旧,设备不全,设施老化,占地减少,同时人员结构不合理,师资短缺,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和发展的后劲,与教育系统的学校相比,简直是一天一地。四是有时个别单位培训质量不能保证。有些单位一味迁就学员,缩短了培训时间,甚至有的培考合一、以考代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五是部分教职工缺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保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教育培训的体制和模式中,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未来我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发展对策

(一)加强领导,制定我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方案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大力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和省农机局豫农机科文[2009]11号《关于大力开展基层农机人员培训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市目前农业机械发展现状,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制定出我市农机教育培训实施方案,从市到县区都要成立 “一把手培训工程”,由市、县区农机局长为第一责人,计划09年对全市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操作、维修人员、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住村大学生全部培训一遍,并加强对广大农民的科技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改变传统种植摸式,使用保护性耕作、玉米机械收获等先进技术,促进农机化发展。

()全面围绕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农机教育培训

一是“围绕农民工就业” 大力开展农机技术培训。现阶段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失业返乡,农机部门作为服务“三农”的主要部门责无旁贷,大力开展农机技术培训,让广大农民掌握农机新技术,实现再就业,充分发挥在农业生产中主力军的作用。二是“围绕创建玉米机械收获示范市” 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加快培育我市玉米机收市场,从而在全省率先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进而实现玉米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机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三是围绕秸秆禁烧、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加快发展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机械化,提高秸秆利用率,将秸秆变废为宝,能有效解决秸秆焚烧现象。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粮食产量,最终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三)加强对农机教育培训规范化管理

一是不断加强农机校规范化建设。各县区农机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农业部《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和《河南省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细则》,下大力气对教练车及教学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发挥和整合现有场地、师资、设施器材等资源,巩固和发展农机培训阵地,要创新发展思路,立足于学校自身实际,立足于县域经济的实际,借鉴国民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的经验,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努力实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拓宽融资渠道,拓展办学面向,增强培训力度,不断发展和壮大自身的实力。农机培训在积极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在内部管理上,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强化激励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创造有利于培训的内外部环境。

二是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各县区农机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培训要求,严格按照培训制度、培训程序、学员档案、教师教案、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及方式等规定进行,做到依法培训,规范办学。严格培训考试程序,对培训不合格,手续不完备的,农机监理部门一律不予考试,确保培训质量。同时,市局还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的方式对全市农机化学校进行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是狠抓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各县区农机化学校运用各种手段及宣传工具,深入乡、村张贴招生广告,并通过开展“农机安全村”建设、农机年检年审等机会,扩大宣传,加强引导,促使无证人员主动报名参加培训。要利用三夏、三秋及赶科技大集的形式,进行了科普知识的宣传。       

四是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积极争取和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积极争取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等驾驶员培训业务。在办学形式上,要积极探索适合农民需求的转移培训模式,建立起新的办学机制,探索“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校企结合培训”、“校校联合培训”等行之有效的办学和培训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办学的综合效益,培养一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用人才。

(四)政府应加大对农机教育培训的投入

为了确保农机培训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农机教育培训的投入。首先要保证教师的工资待遇,以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完善教学设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第三要建立教学示范基地,供学员实习使用。第四力争把全市五所学校全部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计划,让全市农机手从中受益。

四、结束语 

在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人。各级领导和教职工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培训新理念,除各级财政保证农机教育培训经费外,我们要用培训新理念来分析新形势、总结经验和存在问题,研究对策,发扬成绩,克服不利因素,开拓创新,实施依法培训、规范程序,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

网友
Copyright © 2010-2019 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395-3133135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黄河路870号 备案号:豫ICP备09004178号-1